长安新媒体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刚入选的两处世界地质公园,有什么惊世绝色?

2020-07-15/ 长安新媒体/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7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9届集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中国提交申报的湖南湘西地质公园甘肃张掖地质公园

7月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

第209届集会通过决议

正式批准中国提交申报的

湖南湘西地质公园

甘肃张掖地质公园

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成为我国第40、41个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

是在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一种自然公园

世界地质公园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自然遗迹掩护行动之一

其余两个分别是

世界自然遗迹名录和世界人与生物圈

世界地质公园徽标,左侧为教科文组织殿堂符号及组织全称,右侧为世界地质公园符号及地质公园名称

目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总数为161处

作为世界地质公园项目的发起国

中国拥有41个世界地质公园

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漫衍图

1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

湘西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涉及吉首、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和龙山7个市县,总面积2710平方公里。

湘西地质公园地处云贵岩溶高原东部边沿斜坡地带,酉水中游和武陵山脉中部,地质遗迹以岩溶地貌景观为主体,以举世著名的寒武系金钉子、红石林和切割高原型峡谷群景观为主要特色,兼有典型的地质构造事件、古冰川天气事件与古生物遗迹等诸多典型地质征象,完备记载了扬子地台地质演化以及云贵高原边沿切割破碎的汗青。

湘西是我国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要害地域之一。湘西地质公园森林笼罩率高达67%,是大自然碳排放的自然调治器。拥有许多国度级掩护动植物,素有“华中生物基因库”的美誉。

湘西地质公园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地质遗迹相融合历程中沉淀的深厚文化遗产,是地球惠赠给人类的最珍贵的遗产,具有遍及而深远的科学内在、科普美学价值和全球对比意义。

全球寒武系尺度层型剖面——“金钉子”

在地质上,经常将确定和辨认全球两个期间地层之间的界线的唯一标志,称之为“金钉子”。它一观点源于美国铁路修建史上“金钉子”。“金钉子”相当于给全球年代地层“打样”,它的乐成获取每每标志着一个国度在这一领域的地学研究结果到达世界领先水平,其意义绝不亚于奥运金牌和世界杯得到“鼎力大举神杯”。全球地层年表中一共有“金钉子”110颗左右,截止2017年7月,已经正式确立的有69颗,其中我国共有11颗。

湖南省湘西州古丈罗依溪寒武系“金钉子”,具有遍及的国际寒武系地层对比意义。摄影/张谨

而在我国的11颗“金钉子”中,就有两颗位于湘西岩溶台地峡谷。

寒武系苗岭统古丈阶和寒武系芙蓉统排碧阶金钉子,位于花垣排碧至古丈罗依溪一线的寒武系斜坡相沉积地层中。这里是迄今我国中寒武系晚期开腔骨类化石最高产出的层位,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开腔骨类较高的产出层位之一,因此排碧阶和古丈阶金钉子,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完备的寒武系第七阶和第八阶地层尺度剖面,具有紧张的地质遗迹价值和极高的科研价值。

排碧阶“金钉子”剖面层位及生物特性

古丈阶“金钉子”剖面层位及生物特性

全球范围最大奥陶系赤色碳酸盐岩石林

组成湘西的物质中,有一套岩石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奥陶系赤色碳酸盐岩,由于它形成了十分稀有的红石林。

湘西红石林主要漫衍于海拔300~550m的酉水及其支流两岸的谷坡地带,出露总面积84 km2,是中国南方喀斯特演化故事的紧张组成部门。

古丈红石林,全球赤色碳酸盐岩石林的模式地。供图/湘西地质公园管理局

红石林发育的主要地层是奥陶系中下统大湾组、牯牛潭组紫赤色碳酸盐岩,体系展现了湘西在奥陶纪的古海洋沉积情况、古地理情况变迁及岩溶地貌演化的特性。

在地下水和大气降水的长期溶蚀风化作用下,土下差异溶蚀转为地表差异风化,塑造出1000多个形态富厚、条理分明、类型多样、组合庞大的赤色石柱,柱高10~30m,是目前全球在奥陶纪赤色碳酸盐地层上发育的范围最大的一片赤色石林景观,为全球赤色碳酸盐岩石林的模式地。

古丈红石林,全球赤色碳酸盐岩石林的模式地。摄影/李忠东

蔚为壮观切割高原型岩溶台地

岩溶台地通常是指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所环绕的,类似于平顶山或桌状山的一种岩溶地貌。

湘西一带,受地质构造及地形高差的影响,所形成的岩溶台地类型比其他地方越发富厚,既有形态完备的半解体、完全解体台地,又有极为破碎的残余台地。

金龙岩溶台地。摄影/李忠东

洛塔,是公园最典型的岩溶台地。它从平缓的谷地拔地而立,四周绝壁断崖如削,崖壁高一般为100-300米,如巨大的蜃楼海市,或如飘浮于大洋的诺亚方舟。台地内部,则又是另一番情形,整个洛塔台地上,俨然是一个喀斯特世界。溶丘洼地、漏斗与窟窿强烈发育,已发明溶洼漏斗106个,巨细溶洞314个,漫衍密度达3.83个/公里,组成独立完备的岩溶水文地貌体系,是世界溶洼漏斗和窟窿漫衍密度最高的地域之一。

湘西的八面山悬浮在空中,像一艘巨轮。摄影/雷勇

上图为灵洞天窗航拍,下图为天窗底部仰拍。摄影/李忠东

用无人机航拍洛塔天坑。摄影/向明海

残余型岩溶台地。摄影/王芳

脉网状岩溶峡谷群

湘西的岩溶台地,每每与峡谷如影随行,台地越是高度切割破碎,峡谷越是麋集深幽险要。流水沿断裂带侵蚀和溶蚀,形成脉网状岩溶峡谷群。

密如蜘网的峡谷,分为“线”型峡谷、“V”型峡谷和“箱”型峡谷。“线”型峡谷主要受到大型节理裂隙的控制,呈线性展布的“地缝式”特点。

岩溶台地峡谷剖面图

“V”型峡谷从峡谷顶部往峡谷底部空间迅速收紧呈狭长带状,这些峡谷长度不一,短的在3公里左右,长的则可达43.3公里(洗车河峡谷),峡谷深100米至400米不等,部门峡谷壁上发育瀑布群。

“箱”型峡谷主要位于保靖-花垣-吉首一带,这些峡谷长度大部门在10公里以上,峡谷宽度200-1200米,峡谷深度在100-400米不等,范围弘大,令人震撼。峒河峡谷群从云贵高原边沿脱离切割而出,是由德夯峡谷、龙洞河峡谷和牛角河峡谷3条巨大峡谷及30余条中小峡谷组成的峡谷带。是世界上发育最麋集的岩溶高原脉网状峡谷群。

台地峡谷:吕洞山。摄影/龙建林

峡谷的两侧普遍发育岩柱。岩柱是岩石沿垂直裂隙离立性崩塌形成,在峡谷边沿最为集中麋集壮观,与峡谷组成景观有趣的组合。从高处往下看,岩柱群高低错落,形态各异。尤其是清早,峡谷烟雨迷蒙,云雾飘渺,岩柱悬浮半空,俨然微缩的张家界峰林。

岩溶台地峡谷两侧的岩柱。摄影/向文军

绝壁上的洞中悬瀑

山势高峻,峡谷深切,加上雨量充沛,在岩溶台地的边沿和峡谷两侧崖壁,每每发育瀑布,地处岩落溪与酉水河交汇处的芙蓉镇,就修建在一个溢宽达70米的梯级瀑布之上。

在众多的瀑布中,窟窿悬瀑最出人意料。

布瓦壁上的飞瀑。摄影/向文军

只管早有思想准备,但是当我来到双龙岩溶台外围陡崖—布瓦壁,照旧被它雄阔的气势所震惊。绝壁高至少500米,呈一个圈椅状,三面崖壁直上直下,完全壁立,另一面则开口与峡谷相接,其形态如巨型的破天坑。绝壁的中部,一个瀑布从崖壁上的窟窿中喷涌而出,直泻谷地,瀑水撞击岩壁之声,响彻峡谷。

不仅在布瓦壁,在几天考察中,大龙洞、小龙洞、雷公洞等均为这种悬挂在半壁的陡崖洞瀑,它们的落差均凌驾200米,气势磅礴。

这种瀑布又称为悬挂式洞瀑,是发育于湘西岩溶台地边沿最具特点的瀑布。它是指地下溶洞或暗河中的地下水体,从崖壁上岩溶窟窿口流出,悬挂于崖壁而形成的瀑布。

林中飞瀑。摄影/向文军

布瓦壁上的飞瀑。摄影/向文军

岩溶地质生态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范例

特殊的地理位置,庞大的构造体系,强烈的地壳抬升,然后就是酉水和沅水不紧不慢、经年累月的切割与雕凿。

大自然的演进汗青和细节被认真地描画在这里,富厚而优美的景观就像魔方的每一个色块,都在试图拼凑、解释着湘西的“神秘”。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之上,一代一代苗族、土家族人是这里的主人,他们带给这片山水无穷温暖与生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和文化,也给了文学家和艺术家取之不竭的灵感。

用无人机航拍矮寨大桥。摄影/李忠东

岩溶台地上的吉斗苗寨。摄影/向文军

瀑布上古镇:芙蓉古镇。摄影/李忠东

2

甘肃张掖世界地质公园

张掖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境内,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中心,总面积1289.71平方千米。公园地处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第一阶梯分界处、祁连山主脉北坡的中段,处于祁连山向河西走廊的过渡带。

西部的九个泉蛇绿岩套是近5亿年前洋壳的紧张物质组成,真实地记载了古祁连洋演化为祁连山的历程;彩色丘陵犹如飘洒在河西走廊之上的多彩丝绸,其色彩之多变、造型之奇特、范围之弘大,为世界地学异景之一;张掖地质公园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定名地。

一部《三枪拍案惊奇》成为这种惊奇地貌最好的文宣广告

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横贯公园,滋养着公园多样的动植物群和以裕固族为代表的多民族住民;

祁连山山前富厚的新构造遗迹记载了36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历程。珍贵而优美的地质遗迹、脆弱且多样的生态景观、久长并奇特的民族风情,相互渗出融会,造就了张掖地质公园富厚多彩的资源天禀,谱写着新期间新丝绸之路上张掖精彩的华章。

大量的石窟、寺院等散落在这里,使张掖也有“半城塔影”的美称。摄影/李忠东

彩色丘陵

之前对张掖丹霞存在诸多误解,影戏中那些美仑美奂,五彩斑斓的彩丘,并不是丹霞地貌,而是一种西北干旱地域所独占的彩色丘陵地貌。

彩色丘陵主要漫衍在临泽县与肃南县接壤处,由距今约1.35—0.96亿年前的白垩纪碎屑岩形成。这种岩石在沉积历程中,由于天气冷暖干湿以及水域里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沉积物中的铁会形成差别价位的铁离子,从而使岩层以赤色为基调,出现出红、紫红、黄绿、灰绿、灰黑等颜色相间变化,极富有韵律感和条理感。

公元686年,唐代诗人陈子昂随军北征突厥来到此地时,他在《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一诗中写道:“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峡口山,便在今之张掖。诗中所写赤山,便是这里有着“中国第一”之称的彩虹山。诗中用到横绝、翕赩、崔崒等词,便知陈子昂面临这里的雄阔与绝色时是何等的目瞪口呆。摄影/李忠东

随着时间和天气变化,绚丽的彩色丘陵变化万千,颇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气势。景区内以七彩屏、七彩飞霞、众僧拜佛、灵猴观海、睡美人、夕晖归帆、麻子面馆、刀山火海等 12景著称。2011年还被选入美国《国度地理》世界十大地理异景。

沉积物中的铁会形成差别价位的铁离子,从而使岩层以赤色为基调,出现出红、紫红、黄绿、灰绿、灰黑等颜色相间变化,极富有韵律感和条理感。摄影/李忠东

伫立于此,红、黄、紫、白、黛青、灰绿、灰黑……好像置身于一个色彩的海洋,目之所及,满是缤纷斑斓的叠加与变化!一号观景台非常适合于下战书顺光拍摄影,尤其雪霁初晴,彩丘比往日更多了几分娇艳。无数充满艺术感的色块与线条,在高天流云之下,幻化成一种感人心魄的雄奇之美。

绝大多数的层状岩石,都是由聚集在湖盆、海岸等平展处的沉积物形成的,原本大抵呈水平状。在地质营力作用下,水平地层形成波状的弯曲,称为“褶皱”。水平地层褶皱后朝一个偏向产生倾斜而形成的山丘,就称为单斜山。摄影/李忠东

七彩屏可以说是张掖的标志性景观,屏风状的山体平畴而起,兀立田野。每当夕阳西下,余晖照耀,如流霞飞动、彩虹坠地。七彩屏的脚下,一条条“彩带”顺着山势延展,像是谁家顽童挤出的五彩颜料一道道堆在山麓。

七彩屏。摄影/李忠东

冰沟丹霞

冰沟丹霞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面积24.52平方公里,距彩色丘陵景区约20公里。冰沟丹霞,最奇特之处在于形和色。从形态方面来说,以整体来看,冰沟砂岩体现为 “顶圆、檐突、身陡、麓缓”的特点,主要的景观是丹崖绝壁、堡状孤山、叠板岩墙、单斜孤峰、单斜峰群等宏观景观,另有柱状石峰、伶仃岩墙、笋状石芽等微观象形山石,它们形成了造型多样、变化无穷的组合。

冰沟柱状丹霞。摄影/李忠东

冰沟丹霞属于红层地貌,发育于中上、白垩系赤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长期作用形成。这是地质专家地说法,翻译过来它就是赤色砂岩经长期雨雪风霜的改造,山体被切割成升沉的峰丛、峰林,陡峭的奇岩怪石。

冰沟丹霞。摄影/杨建

随着流水切割出的沟壑,往山的深处。一起“巷谷”、“一线天”景观曲径通幽。穿行于其中,如置身迷宫。两侧,中年期的丹霞或如若气势恢宏的城堡,亦可形成擎天巨柱,直指云宵,挺秀雄奇。而老年期的地貌特性,多出现出残破之异美,在风雨漫长的剥蚀下,曾经的巨堡坍塌,形成各种或成群或伶仃的残峰、残柱,形态或奇异、或嶙峋、或突兀,恢诡谲怪却又妙趣横生。

冰沟丹霞。摄影/杨建

而沟壑走到山脊,视野焕然一新。多个石柱、伶仃岩墙、孤峰、峰丛组成的砂岩地貌组合形态,一览无遗。群山升沉中,可辨三级夷平面,每一级形成的景观迥然差别。

最高一级形成绵延升沉城堡状岩墙。“卢浮魅影”是这种景观的经典,岩墙由白垩系紫赤色砂岩、砾岩夹砂砾岩组成,岩层水平或近于水平,流水沿构造偏向和垂直节理侵(剥)蚀而成,将软弱的岩石带走,而将奇景留在这田野。它宽约150米,高约50米,四面峭壁悬空,远观如卢浮宫屹立苍穹。

冰沟丹霞。图自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网站

第二级夷平面多形为丘状峰丛。这种峰丛每每沿山脊的一侧坡面发育,连续漫衍在沟谷的两侧。在形态上,峰丛大有异趣,峰顶多呈单斜坡,上覆青草,峰体壁立如削,色泽赤红,峰丛每每分为两层或三层垒叠,远观如童话中的小木屋。景观也多以啤酒屋、蘑菇屋等定名,亦具童话的喜感。

城堡状丹霞。摄影/杨建

第三级夷平面发育方形直立石柱、伶仃岩墙,形成诸多冰沟丹霞地貌的经典景观。阴阳柱是冰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景观,它是伶仃岩墙与方形石柱的组合景观,也是青壮年期张掖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两根石柱,高度约为50米左右。被称为阳柱的柱体略呈方形,顶端略粗。而另一根阴柱,底座方形,上身呈板状,顶端有一自然形成的孔洞。立于柱下仰首,石柱拔地而立,直刺云霄,气势逼人。而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映射,石柱通体赤红,熠熠生辉,雄奇之美,难以言表。除阴阳柱外,冰沟的大型岩墙、孤柱另有凯旋门、龟蛇锁江等。

柱状丹霞。摄影/李忠东

当岩墙、石柱、孤峰继续遭受侵蚀后,也将进一步坍塌、解体成更小范围的残余岩块。它们是丹霞地貌发育的末了阶段,是丹霞消亡前的末了残留。冰沟生存了许多如许的丹霞残余岩块,它们或兀立于山坡,或三两丛聚;或如人、鬼、神、兽;或如花、鸟、鱼、虫,统统都在似是而非之间。人们以“神驼迎宾”、“埃及法老”、“金蟾观霞”、“鹰头岩”、“祁连火把”等来定名,统统景观又皆由心生。

各种象形石峰岩柱。摄影/李忠东

一部《三枪拍案惊奇》,让南台的彩色丘陵抢了冰沟丹霞的风头。与南台熙熙攘攘,游人如织的热闹相比,大多数时候冰沟都旁落在一隅,游人稀落清凉无比。许多游客也由于只知南台,不知冰沟,而痛失美景。这不能不说是各地政府在旅游营销上厚此薄彼,地方掩护主义作祟的结果。

如果说南台以色彩斑斓而著称,向我们展示了砂岩地貌的色彩之美,那么冰沟则在色彩美的基础上又叠加了砂岩地貌的形态美。如许说吧,南台丘陵恰似一个身穿华服的艳丽女人,让人眼花缭乱。而冰沟则是身段窈窕性感的绝色,美丽与魅丽的叠加,更让人六神无主……

冰沟丹霞。摄影/李忠东

大肋巴沟窗棂式丹霞

大肋巴沟景区位于肃南县康乐乡,面积为 24.52平方千米。以发育于 1.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系的泥岩、砂岩形成的窗棂状宫殿式砂岩地貌为特色。

这是西北干旱区特有的砂岩地貌形态,因其立面酷似窗棂,整体结构如宫殿而得名。这种特殊的地貌景观沿沟谷漫衍,造型奇特,气势逼人,远观状若宫殿连城,近看宛如万佛坐禅,令人慨叹造化之功。

景区内以千佛崖、高车王宫、高车穹庐、罗汉堂等景点著称。

窗棂式丹霞地貌。摄影/李忠东

张掖:河西重镇,丝路咽喉

在河西走廊,张掖的位置举足轻重,无出其右。古时河西有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四郡,张掖居其一。做为丝绸之路的紧张通道,河西四郡均为丝路重镇,但张掖还处于丝绸之路与居延古道的交汇之处,其紧张性又比其他三郡多出三分。

关于“张掖”二字的来源,据记载为西汉时期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而置张掖郡。汗青上张掖远比今天要光辉,这里曾是北凉国的都城、行都司的首府、甘肃省省会,最差也历朝诸代设州置府的治所,称它为“塞上锁钥”一点都不为过。

我们通常用“居中四向,丝路咽喉”来形容张掖奇特的地理位置,它地处甘、青、蒙接壤之处,东连兰州,西通新疆,北达内蒙,南至青海,汗青上便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工具方经济文化交汇融合之域。

以是历代到过这里的名人也相当牛逼。唐僧玄奘自不必说,张骞、班超、法显、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等大咖也都曾造访这里。不仅云云,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前往上都途中,曾在这里停留一年,我们至今仍能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相识到张掖的富庶和繁华。有趣的是,公元609年,隋炀帝居然还在这里调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 “万国展览会”。这大概相当于今天“一起一带”领导人峰会吧。

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沮渠蒙逊建北凉国。沮渠蒙逊虽为北方部族,却博览史书,通晓天文。史书上歌颂他“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滑稽善于权变”,这个评价不知道是褒扬他照旧挖苦他。他在河西走廊发展农业,大兴儒学,扩大同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继承发扬华文化,推广释教,翻译佛经,开凿石窟,并以当地音乐、歌舞与龟兹乐相联合,创造新的音乐《秦汉伎》等,使张掖文化出现出空前繁荣,成为北方释教的中心。如今仍有大量的石窟、寺院等散落在这里,使张掖也有“半城塔影”的美称。

张掖有半城塔影之称。摄影/李忠东

张掖大佛寺卧佛。摄影/李忠东

金戈铁马,马蹄声碎,这里上演过刀光血影,成王败寇的兴衰转换;又因丝绸之路、居延古道从这里颠末而履历猛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华;还因无数名人大咖的游历居访而声名显赫,豪侠诗酒伴着佛号唱诵,晨钟暮鼓和着田园牧歌。

如今,更因那抹幻金迷彩而名扬中外,我们不远千里逐色而来,在清早或黄昏,在日落和日出。我们看到阳光在大地挥洒绚烂,云霞在天涯制造着幻影,流云在蓝天烘托高远,那怕就算阴云、雨雾之下,大地也云云纯粹而洁净……


税务筹划 https://www.kungeek.com/shuichou/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