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媒体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再放大水!一定要把楼市拖出ICU!

2023-01-22/ 长安新媒体/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大水又来了。前几天,有个半公开的超级政策出现了。9月底,央行和银保监会要求六家国有银行(建行、工行、

大水又来了。

前几天,有个半公开的超级政策出现了。

9月底,央行和银保监会要求六家国有银行(建行、工行、农行、中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加大对房地产融资的支持力度。

具体政策如下。

每家银行年内至少提供1000亿元融资支持;形式包括抵押贷、按揭贷、开发贷或购买债券等。

每家至少1000亿元,加起来至少6000亿元。

请注意这里的用词,是至少是这么多,不够可以再往上加。

甚至还规定了放水的时间限制:

必须在第四季度全部投放。

这对于已经进入ICU的楼市而言,无疑打了一针还魂针。

就在国庆前,高层公布了三连环的重磅政策:

●换房退个税(财政部、国税总局)

●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央行、银保监会)

●下调首套公积金房贷利率(央行)

这个三连环的政策其实就是三个对准楼市的水龙头。

虽然已经对准了楼市,但不一定会有效果。

如何保证有效果。

就是你这个水龙头里得有水,而且得有大水。

这个6000亿计划,其实就是保证水龙头有源源不停的大水。

目的就是确保相关政策的有效性。

很多人会很好奇,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台6000亿计划。

给大家看一下数据你就明白了。

下图是2017年10月-2022年9月上海商品房的销售面积的相关增长率。

你会很神奇的发现,越是到年底Q4季度的时候,成交额都不太会那么好看。

是楼市萎靡了嘛?

当然不是,因为每次一到Q1季度,又能迅速恢复元气。

不是楼市阳痿了,而是因为每次到了第四季度,银行都开始缺钱了。

你要买房贷款,银行跟你摆摆手,来年再来贷吧,现在实在没钱了。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现在,不用怕了,6000亿计划来了。

银行有的是钱。

可以开始定向给楼市输血了。

而且,这个血你还一定得献,不献还不行。

甚至规定了献血量。

每家银行必须得献满500毫升的血,不满不准下车。

既然血是一定要被献了,那输给谁就很关键了。

我们看一下央行和银保监会这次说的6000亿投资的方向:

抵押贷、按揭贷、开发贷或购买债券等投放形式。

如果你是银行,你会怎么选择。

不用想,首选肯定是按揭贷。

因为按揭贷款更加安全,偿债人说购房者,大部分购房者都会老老实实的还房贷。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抵押贷款。

反正有房子作为背书,万一贷款收不回来,还有房子进行抵押。

最不受欢迎的,很可能就是那些最需要开发贷款的B端,银行一定会更加的谨慎。

万一错把钱投给了那些爆雷的房企,最后万一贷款要不回来,说要被追责的。

相比之下,还是把钱给到央企或是国企来的更加安全一点。

上海的首轮和二轮土拍,国企和央企的土拍占比达到了80%。

第三批土拍更夸张。

国企和央企共计拿下了30幅地块,涉资金额964.3亿元,约占总成交金额的92%。

此次6000亿政策,更是可以帮助国资背景房企活的更加的润了。

有钱的越发有钱,没钱的只能继续没钱。

我们在前几天的文章中就提醒。

大水一定还会再有,大宽松的时代会继续深入。

但大宽松之年里,楼市能不能起来,关键要看

——放出来的水,能不能流入楼市。

那么,如何去判断“放出来的水,进入了楼市”?

这里有几个重要的衡量维度:

第一,新的信贷产品出现。

日常生活中,请重点关注这三件事:

银行签发的新信贷产品,是否出现利率变化;银行的信贷专员,是否主动联系你,告知有更多的信贷业务;新的信贷业务,是否有利率下调。

如果这三件事经常出现,大概率说明一个问题:钱来了。

上面放出来的水,流入民间了。

第二,金融合规性在放松。

只看到水流入了民间,还不够。

只流入民间,却流不到楼市,还是没个luan用。

房价想要涨,就要看到——

流入民间的水,又进入了楼市。

如何流入楼市?唯有监管放松,合规性松绑。

比如——

接力贷,又能用了;首付来源查的松了,经营贷又悄咪咪进楼市了;对于流水和收入的鉴定,又放松了;

如果这几件事大范围出现,大概率说明一个问题:钱进楼市了。

9月底,央行直接出手,允许大部分城市放开首套房的贷款利率。

说明。

新的信贷产品即将出现,低于4%的房贷利率将大规模普及。

为了把水放出去,金融的合规性,估计也会陆续放松。

楼市调控的“砝码”正在一次又一次做减法。

甚至楼市普惠性的利好——房贷利率下降。

今年这也已经是第四次进行下调。

高层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楼市必须救,而且一定要想尽办法救活为止。

为什么这次还要再出台6000亿计划。

就是要为那三项重要的政策具体落地提供充足的弹药。

这次不把楼市从ICU的病房中拖出来,估计是不肯罢休的。

那为什么高层一定要想尽办法救楼市?

因为楼市成交量的背后,是全社会的信用扩张和货币派生。

楼市长期以来都是作为“最主要货币派生工具”而存在。

如果缺乏了楼市这样的大引擎,整个社会的货币就无法派生。

社会的增长,就很难实现。

今年的第四季度,货币的水,再也不会像去年那样稀稀拉拉。

银行对于地产的支持额度,会泛如洪水。

房贷的额度,会很充足,而且利率很便宜。

企业经营贷的额度,会很充足,而且合规性会有所放松。

自今年4月份以来,M2已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

8月份,M2增速再创新高。

印钞机一直没停,市场里从来不缺钱。

自去年开始,已连续多轮降息。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和实体企业的贷款利率,已经降到历史最低值。

钱也印了,利率也降了,楼市的杠杆也被撅折了,信贷的大门向你敞开了,货币池子里的水都快溢出来了……

关键是,这个钱怎么流入民间。

关键是,在这个时刻,你是否敢于去接这个水。

关键是,在这个时刻,你是否能接到这个水。

前几天看过一个段子:

这是国家第四次动员你买房了,前面参加过三次动员的朋友都成为了人生赢家。

2001年为推动商品房,买房就送上海北京户口;

200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贷款利息直接打7折,动员你买房;

2016年营业税五改二,二套首付四成就能办;

2022年,房贷利息已经降到了史上最低,而且额度充裕,限购限贷在大部分的城市都放开了。

这次是不是第四次国家动员我就不评论了。

但在上海,也确实感到了大家的犹豫。

很多人在犹豫要不要在上海买房,要不要扎根在此。

亲爱的同志们,城市分化已是必然趋势,如果你现在不努力的挤一下,下一代还会经历你从小地方拼死考出来,然后面对大城市房价一片茫然的状况。

这是死循环。

还不如从你这个时代,就全力以赴的破局。

买房不是消费,而是资产固化。

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

或许会有更高净值的群体,在更多的地方让资产变的更有效率,但这些东西对大部分年轻人其实都没什么用。

反正如果你让我选大A股和上海的房子哪个更让我安心。

我看着晚上九点十点的地铁线上依然挤满了人,心里便会有着更为坚定的答案。

他们就像一粒粒光子一样,填充着上海各类喧杂的空间。

对。

我相信这些光的力量。

至于这次这些水能流入多少进楼市,我其实也不是特别关心。

对于一个长期的乐观主义者而言。

不谋一时,只谋一世。


http://www.zqhou.co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