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如何治疗 一、在金门厦门之间响了21年的炮声,这一天停止了 1949年10月,第三野战军在金门战役中失利,未能实现解放金门的战役目标。这本是一次失败,但毛主席却从失败中看到了金门孤岛的价值。 金门与厦门隔海相望 直到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都是以解放台湾为战斗目标的。 作为攻台主帅的粟裕大将手下一度掌握超过60万人的庞大兵力,准备在时机成熟时一举渡海解放台湾岛。 为了解放台湾,解放军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华东海军加快招兵买马,空降兵加紧训练,甚至还从香港采购了一批登陆艇,打算大规模仿制。 然而,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恶化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国第七舰队公然开进台湾海峡阻挠解放军渡海。 由于在海空军兵力方面相比美军处于全面劣势,解放台湾战役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偏安台湾一隅之地的蒋介石,虽然有了美国的“保护伞”,但却始终妄想“反攻大陆”,1954年12月,美蒋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 蒋介石既不想搞“台独”成为民族罪人,又妄想借助美国之力“反攻大陆”,这一矛盾心态在毛主席看来是十分清楚的。 解放军夜间炮击金门 为了狠狠打击美蒋勾连的嚣张气焰,到1950年代后期,毛主席决定利用与大陆近在咫尺的金门岛好好地做一番“文章”。 金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距离大陆实在太近了,最近处只有3公里,而距离台湾岛最近处超过130公里,实际上,金门成了连接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一根“脐带”。 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大举炮击金门,一天发射炮弹2万多发,国民党金门守军伤亡惨重。蒋介石抓住这一机会立即宣布“保卫”金门,向金门运送大量军队和弹药,金门成了前沿战场。 实际上,以当时解放军的海空兵力,确实可以拿下金门,但一旦金门被解放,国民党军将全面退回台湾本岛,造成台湾孤悬海外的事实,所以毛主席决定对金门炸而不攻,并不发起登陆作战。 为了防止蒋介石将部队从金门撤退,从10月31日开始,解放军决定对金门单打双不打,逐渐降低炮击的频率,从1960年1月开始,单日也不一定开炮轰击。 在炮击金门前线的解放军 到1960年代,金门的打与不打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成了一个政治问题。 在后续十多年中,国共双方在金门、厦门之间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一开始使用的火药炮弹,后来也换成了没有杀伤力的宣传弹。 1979年1月1日,时任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元帅发表声明,宣布停止自1958年以来我军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与停止炮击声明同时发布的,还有著名的《告台湾同胞书》。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中,首次提出倡议:通过两岸商谈,结束台湾海峡军事对峙状态,推动两岸同胞自由往来,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两岸“三通”。 从1979年起,邓小平同志再次提出,要“把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提到具体的日程上来”。 聂荣臻、邓小平和徐向前 至此,在金门、厦门沿海断断续续响了20多年的炮声终于停止下来。而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央军委为什么决定停止炮击金门,是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美国的徘徊和反弹 就在停止炮击金门这一天,世界两大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在冷战的阴云下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位于大洋两岸的中美两国,在应对苏联压力的共同需求下迫切希望改善关系。 经过两年的互相磋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随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史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著名的“三个公报”第一个)。 对于台湾问题,《联合公报》是这样表述的: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尼克松访华 这是自从1950年干涉台湾海峡局势以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第一次做出清晰的、进步的表态。 以尼克松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在被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封堵得几乎喘不过气的情形下,为了谋求中美两国在外交和全球领域合作,不得不在口头上做出了一些让步。尽管如此,这也是中美双方关系改善的开始。 然而,随着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1977年美国和巴拿马在运河经营谈判中取得显著进展,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很快开始“还潮”。 1977年8月,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华,开始提出一些令中方难以接受的所谓“中美建交的条件”:这些条件的第一条就是,中国需要以公开或默许的形式做出不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 此外,万斯还希望中国“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仍然还要继续向台湾出售防御性的武器;而美国在北京设立大使馆的同时,其驻台湾的“大使馆”将降格为联络处。 美国前国务卿万斯 这简直是拿中美建交作为交易的筹码,赤裸裸地向中国要求利益交换!其实,自以为美国高人一等的万斯连以此为基础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协议草案都准备好了。 但邓小平干脆利索地告诉万斯,这些条件中国完全不能接受,相应地,中国对于双方建交也有三个条件:就是“断交、废约、撤军”。 “断交”就是美国必须同台湾终止外交关系、“废约”就是废除1954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撤军”就是美国必须从台湾撤走所有军事力量。 万斯的无功而返使卡特总统真正认识到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容商榷的立场,在时任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斡旋下,美方虽不情愿,但还是最终接受了三个条件。 之所以美国同意做出让步,原因无他,只因当时美国对抗苏联的需求,比压制中国的需求更加迫切,更加重大,所以对美国来说,除去本国利益之外的一切都是可以交易的。 1978年7月,中美开始建交谈判,同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人民日报》报道中美建交 在建交公报(也即是“三个公报”的第二个)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宣布将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 在这样的前提下,中美双方正式建交,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同志访美。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就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2天,1978年12月18日,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这一次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美建交之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政治和外交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意味着中国的精力可以从巩固国防、抵御侵略更多地转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 当代中国的经济腾飞、科技发展和民族振兴,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没有改革开放的40多年,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的强大国力和世界地位。 中美建交后一个多月,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迅速摧毁了越南威胁中国南疆的军事力量,解除了来自南线的战略威胁。 然而令中国愤怒的是,双方建交之后美国国会竟然又通过了一个《与台湾关系法》,把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对待,并坚持向台湾出售武器。 1981年1月,里根就任美国总统之后,更进一步宣布将扩大军售范围,这引发了中国的强烈不满。 小平同志认为:有必要让美国人尝一尝出尔反尔的后果了。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